查看原文
其他

黑大“追梦人”|邹恩悦:在壶口之关,与“丑闺女”的美丽邂逅

黑大青年 2020-08-22

写在前面

有一种脚步,它是青春的色彩,它走过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我们远行的故事,这几年来,为了心中的信仰,我们怀着一腔热忱走南闯北。未来,我们将以青春的名义继续前行,去探寻这世界未知的美好。



人物|邹恩悦



邹恩悦,黑龙江伊春人 ,现任黑龙江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学院团委副书记,是黑龙江大学科技支农团的指导老师之一,曾带领支农团参与“壶关旱地西红柿品牌提升与销售网络建设”的实地调研。



初识壶关,一见倾心



当邹恩悦回想起数次支农经历时,她感叹到:“从2008年来到黑龙江大学到现在,已经有十一年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去过很多地方支农,但壶关县的经历却最令我难忘。” 2018年7月18日,历经近30个小时的车程——23小时29分的硬卧、6小时10分的绿皮火车,跨越1920公里,邹恩悦带领科技支农团小分队一路南下,来到了山西长治壶关县,此时的他们,虽带着辛苦、留着汗水,但更多的是对壶关的憧憬和期待。



壶关县不仅有丰富多姿的自然景观、异彩纷呈的文物古迹,还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认识这个小县并且用专业知识使小县变的更加美丽富饶,让更多的人认识它并且爱上它。”邹恩悦一行人到达壶关的时候正值七月,她回忆说,一入壶关 ,映入眼帘的,便是漫山遍野的油葵花和秀色可人的旱地西红柿,这些原生态的景色,让她看到了壶关峡谷中的宛宛柔情。

不仅仅是这里宁静的自然令我心动,还有温文尔雅的马书记、扎根基层的郭主任、淳朴善良的农民伯伯,更是那碗乡亲们亲手做的西红柿臊子面,酸爽的面、甘甜的汤,叫人回味无穷。是他们打开了壶关的大门,带领我们,让我们从心灵深处走进这片土地。



直面困难,得到认可




在去往壶关县之前,邹恩悦带领整个团队已经为此次调研围绕“旱地西红柿品质提升”的主题做出了相应的策划方案,但是在与当地人员开展座谈会后,他们发现,当地人民更关心的不是如何让西红柿长的更好,而是西红柿的销量问题,这完全颠覆了他们之前的预测。“旱地西红柿因为露天种植,风吹雨晒,导致其品相不佳,销售时不占优势;它的保质期又比较短,冷链设备不健全,导致它在盛果时期买不上价钱。而在互联网上销售,包装成本又过高,所以旱地西红柿才出现了滞销情况。

这个突如其来的变化让大家措手不及,加上调研时间的紧迫、当地农民缺乏充分的信任,使得同学们也变得急躁起来,邹恩悦及时稳定住同学们的情绪并且向当地的农民承诺,“我们黑大的科技支农团绝不会对大学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敷衍了事,我们一定会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给出实质性的建议,若问题超出了我们的能力范围,我们也会尽可能搜集资料提出一些可行性方案。



踏遍县中的每一块土地,访遍村中的每一户人家,在日复一日不懈的探索中,支农团寻找到了解决旱地西红柿销量问题的突破口。在一次次整理构思方案、组织开展活动,支农团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旱地西红柿营销方案。“我们利用壶关旱地西红柿独特的品相,用‘丑闺女’形象比喻旱地西红柿,外表虽不光鲜,但内涵丰富,并针对营销问题提出共享农庄、与互联网加强联系、将旱地西红柿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等实质性建议。



黑大学子为壶关农产品经济的发展尽心尽力、不遗余力,也让村民的态度有所转变,县农委的主任也对黑大科技支农团赞誉有加。“得到认可的时候,真的是觉得吃任何的苦都是值得的。”他们的汗水和辛苦,会让更多人了解旱地西红柿,也会让更多人品尝到“太阳的味道”。



有缘壶关,依依不舍




经历是难得的,成长是可贵的。

经过这十多天的支农,孩子们真的变化了许多,也成长了许多,长达30小时的车程让他们疲惫不堪,特殊的地势地貌、巨大的饮食差距,使得项目进行困难重重,但就是这些困难才让我和孩子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谈到这儿,邹恩悦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欣慰的表情。这十多天让她看到了整个团队慢慢凝聚起来,聚成了一团火,给予彼此温暖—道路坎坷泥泞,男孩们会主动帮队员分担行李;夜幕降临,他们仍旧趴在桌前探讨方案;他们克服饮食、环境上的困难,默不作声地为支农努力着,付出着。


当被问到在整个支农的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时,邹恩悦跟我们分享了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她说,“由于长时间奔走、熬夜,队伍里的一位成员心脏出现不适,但在调研的过程中她只字未提,后来才知道,因为不想让大家担心,她自己一个人偷偷出去买过药,怕影响整个调研的进度,才一直没有说。”在采访的过程中她说的最多的就是,“我们孩子真的很棒。”当她得知女孩背着她偷偷买药的时候,当她看到半夜两点多孩子们依旧在电脑前奋战的时候,感动与心疼交杂在了一起。

对于同学们来说,邹恩悦不仅仅是活动的指导教师,她更像是一个大姐姐,时刻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情绪,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帮学生克服困难,给予他们信心与鼓励。这十几天的酸甜苦辣,从不太熟悉到并肩作战,他们舍不得离开。也许这是一个流行说再见的世界,但我们都不太擅长告别。

最后只此一句,“壶关 ,我们有缘再见!



记者手记

离别在即,徐徐回望。无数个不辞辛劳的夜晚,终会顺着窗边溜走,所有声音都会有寂静,留下的只是踏过的脚印和久违的感动。磨而不磷是黑大人的精神,不予言表是黑大人的风格。壶口关行,别来无恙。黑大支农,后会有期。


策划:郭荣盛 龚新然

记者:张颖 李雨桐 李芯 龚新然

摄影:贾明泽 于淼

编辑:马一茗

排版:王怡宁 唐新颜

审核:校青年新媒体中心


往期精彩回顾


关于开展2019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募工作的通知
关于组织参加第五届“知识产权杯”高校发明创新竞赛的通知

黑龙江大学2019年度大学生征兵工作实施方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